2020年中国大黄鱼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Larimichthys crocea industry of China in 2020
收稿日期: 2021-12-7
Received: 2021-12-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韩承义(1967-),男,从事大黄鱼养殖、加工、品牌建设、产业发展领域工作.E-mail:croaker@126.com
自20世纪末大黄鱼人工养殖形成产业化后,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形成了包含苗种繁育、饵料与设施等渔需物品的供应及成鱼的收购、加工、贸易、出口等环节完善的产业链,物流、餐饮、旅游等配套产业也在逐步形成。本文由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组织业内专家、业者对2020年我国大黄鱼行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从我国大黄鱼苗种繁育、养殖分布及产量、饵料使用、主要流行疾病、质量安全、产品与市场、疫情影响、品牌文化建设、扶持政策及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黄鱼产业发展存在良种覆盖率不高、违规用药、精深加工水平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从大力发展种业工程、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中档产品占比、提高加工率以及争取政府扶持、打造产业文化等建议,促进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Larimichthys crocea accomplished its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Since then,the breeding scale and industrial division of the L.crocea industry have been continuously upgraded,forming a perfected industrial chain covering supplying the fishery necessities(fry,feeding stuff,facilities,etc.) and acquisition,trade,processing and export of the marketable fish.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such as logistics,catering and tourism have also been gradually formed.In this report,industry experts and practitioners organized by the L.crocea branch of the China Fisheries Association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China’s L.crocea industry status in 2020,th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t from ten aspects:seedling breeding,farm distribution and output,feeding stuff usage,major epidemic diseases,quality and safety,yields and market,Corona Virus Disease-19 impact,brand culture construction,supporting policies,financial and insurance services,and existing problems;giv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reference.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crocea industry in China,such as low coverage rate of fine varieties,illegal drug use,low level of intensive and deep process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crocea industry in China by vigorously developing seed industry projects,standardizing industrial behaviors,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medium-sized products,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rate,winn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creating industrial cultur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韩承义, 吴雄飞, 许斌福, 黄光亮, 梁安伟, 陈佳, 刘家富, 陈庆荣.
HAN Chengyi, WU Xiongfei, XU Binfu, HUANG Guangliang, LIANG Anwei, CHEN Jia, LIU Jiafu, CHEN Qingrong.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Riciardson),又称黄花鱼、黄瓜鱼等,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 、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素有中国“国鱼”之称[1⇓-3]。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是我国近海特有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1]。20世纪70年代大黄鱼资源因过度捕捞而迅速衰竭,在宁德市水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福建省宁德市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功实现了大黄鱼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繁育[4]。自20世纪末大黄鱼人工养殖形成产业化后,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工也不断细化,大黄鱼的加工、内外贸易、养殖设施与器具制造、饲料、运输、餐饮、旅游等上下游产业应运而生,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5]。目前,大黄鱼已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养殖鱼类,被列为我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6],带动了我国海水网箱养殖产业的发展。
福建闽东沿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大黄鱼核心养殖区,2020年以宁德市为代表的海上养殖业综合整治[7]基本完成,网箱养殖布置日趋合理,水流明显改善,大黄鱼养殖成活率提高,产量有所增加。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20年宁德全市大黄鱼养殖产量为17.8×104 t。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黄鱼销售受阻,据宁德市渔业协会统计,2020年宁德大黄鱼出塘量仅16.78×104 t,全国出塘量为17.78×104 t。国内外学者对大黄鱼的养殖技术[8]、病害防控[9]、加工[10-11]、营养成分分析[12]、资源变动[4]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关于大黄鱼整个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报道较少。本文由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组织业内一线专家、学者等深入各养殖区、企业访谈调研,养殖渔排分布依谷歌卫星地图统计为主,育苗场以实地调查为主,参考各地海洋与渔业部门统计数据,宁德大黄鱼产量以从业人员每日收购数据作为出塘量统计,尽量全面地反映2020年我国大黄鱼的行业现状,并对所得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广大的大黄鱼从业者、研究人员以及各地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1 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养殖情况
1.1.1 养殖分布及产量
表1 2020年大黄鱼养殖区域及养殖网箱数
Tab.1
养殖模式 Aquaculture model | 福建省 Fujian | 浙江省 Zhejiang | 广东省 Guangdong | |||||||
---|---|---|---|---|---|---|---|---|---|---|
宁德市 Ningde | 福州市 Fuzhou | 温州市 Wenzhou | 台州市 Taizhou | 宁波市 Ningbo | 舟山市 Zhoushan | 惠州市 Huizhou | ||||
蕉城区 Jiaocheng | 霞浦县 Xiapu | 福鼎市 Fuding | 福安市 Fu’an | 连江县 Lianjiang | 惠东县 Huidong | |||||
普通网箱/口 (实养大黄鱼数) Ordinary cages | 163 088 (96 029) | 592 853 (约380 000) | 10 650 | 29 507 | 400 | 6 309 | 597 | 18 237 (9 600) | 1 582 | 2 000 (1 000) |
大网箱/口 Big cages | 526 | 464 | 2 541 | 98 | 30 | 125 | 0 | 86 | 17 | 0 |
围网等(含围栏)/口 Purse seine (including fence etc.) | 2 | 4 | 0 | 1 | 0 | 1 | 14 | 5 | 0 | 0 |
注:因养殖鲍鱼、海参与其他鱼类品种网箱难以准确区分,霞浦县等地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少量误差。
Notes:Because it wa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distinguish the cages of cultured abalone and other fish species,there might be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vey data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Xiapu County and other places.
表2 2020年大黄鱼产量分布表(以出塘量计)
Tab.2
省份 Province | 福建省 Fujian | 浙江省 Zhejiang | 广东省 Guangdong | 合计 Total |
---|---|---|---|---|
产量/×104 t Yields | 16.80 | 0.93 | 0.05 | 17.78 |
图1
图1
2020 年宁德大黄鱼大宗产品出塘量月统计
Fig.1
Monthly statistics of farm's yield of L. crocea of Ningde in 2020
1.1.2 苗种繁育
表3 2020年大黄鱼育苗场的分布、数量及育苗量
Tab.3
区域 Area | 蕉城区 Jiaocheng | 福鼎市 Fuding | 霞浦县 Xiapu | 罗源县 Luoyuan | 苍南县 Cangnan | 宁波市 Ningbo | 合计 Total |
---|---|---|---|---|---|---|---|
育苗场数量/家 The number of fry farms | 50 | 33 | 10 | 16 | 3 | 4 | 116 |
育苗量/亿尾 Yields of fry/100 million ind | 15.0 | 11.0 | 1.4 | 3.7 | 0.8 | 1.1 | 33.0 |
苗种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早期繁育的亲鱼不作优选,近十多年来,育苗场会优选大规格的雌鱼(800 g/尾以上)与雄鱼(600 g/尾以上)进行繁育。育苗场一般从上一年的12月备产、培育亲鱼;翌年1月陆续催产,室内培育45~60 d;待鱼苗全长达3 cm、水温升至13℃时,下渔排暂养。近年来为提高暂养成活率,待鱼苗室内培育至5 cm左右后再下排。各育苗场根据鱼苗成活率决定育苗的批次,与往年仅培育1批苗相比,2020年不少育苗场培育2批苗,少数育苗场培育多批苗。
目前,形成批量培育的大黄鱼种源有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的“富发1号”新品系为代表的官井洋大黄鱼养殖群体及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甬岱1号(2020年9月获水产新品种证书)”为代表的岱衢族苗种[14]。官井洋大黄鱼养殖群体经多年选育,对人工养殖环境适应性提高,生长快,养殖周期缩短。近年来,浙江培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虽早期生长偏慢,但因条形修长而受到消费者偏好。福建宁德地区大黄鱼育苗和养殖企业于2017年开始,从浙江宁波象山等地引进岱衢族大黄鱼亲本进行苗种繁育,2020年已有7家宁德大黄鱼苗种繁育企业繁育岱衢族大黄鱼苗约2亿尾。
为推广优质苗种,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牵头开展了“2020年优质大黄鱼春苗评选”,确定以全长、活力、色泽、死亡率、畸形率、伤残率、病虫害、禁药残留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评,最终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的“富发1号”新品系、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的宁德官井洋本地苗种,以及宁德市金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宁波市象山港水产引种育种有限公司、宁波市惠民海洋牧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培育的岱衢族苗种被评为优质苗种。
1.1.3 养殖模式
我国大黄鱼主要养殖模式包括内湾网箱养殖、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的大黄鱼色泽、肉质优于内湾网箱的,但经多年养殖后,围网与池塘的沉积物增加导致底质易恶化,大黄鱼成活率降低,近年来在宁德地区此两种模式已基本被淘汰,目前仅浙江省部分地区有保留此养殖模式(表4)。
表4 浙江省大黄鱼不同养殖模式的产量
Tab.4
养殖模式 Aquaculture mode | 普通网箱 Ordinary cages | 大网箱 Big cages | 围网等 Purse seine etc. | 合计 Total |
---|---|---|---|---|
产量/t Output | 4 148 | 3 066 | 2 048 | 9 262 |
大黄鱼不同养殖区养殖模式情况如下:
1)福建省:(1)宁德地区以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为主,大黄鱼鱼苗下排后一般经中间暂养,过夏后分稀养成。水质良好,投喂量足,生长快,入冬前平均规格达150 g/尾以上,即可上市销售。未上市的入冬前再次分稀,以平均4 m×4 m框、多数9框至18框甚至更多框放置一个深6~8 m的网,每框投放3 000尾左右鱼种,养成至销售,中间不换网,平均每框产量可达800~900 kg,平均单产8~9 kg/m3水体,高的可达15 kg/m3,每网产量可达数吨至数十吨。(2)福州连江县以大网箱养殖模式为主,集中在定海湾海域,养殖高端产品,2020年产量约100 t。另有少量小网箱,2020年投苗至年底陆续收成,产量不足100 t。罗源县在与宁德蕉城区交界的沙澳海域,暂养当地培育的大黄鱼苗,基本无养殖成鱼。
2)浙江省:5月投苗,普通网箱4 m×4 m单框养殖,网衣深4 m,每框产量约为宁德的一半,入冬前,约30%在本地销售,40%移至宁德越冬,30%在水温适宜水域越冬,其中宁波象山港黄避岙海域较为典型。高端养殖多选择大规格鱼种,在5—6月投放,多数在春节前收成,少数在水温适宜水域越冬。
3)广东省:大黄鱼养殖集中于惠东县盐洲港的2 000多口渔排,渔排4 m×4 m,网衣5~6 m,养殖大黄鱼的占比不足一半。从上一年10月从宁德调入200~250 g/尾鱼种,养成至春节后350 g/尾以上,开始陆续销售,至6月基本结束,以鲜活鱼销往广东及香港为主。另有少量活鱼暂养销售。
4)国内其他地区2020年未见批量大黄鱼养殖。
1.1.4 饵料使用
近年来,随着配合饲料技术的提升,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小杂鱼的比例逐步提高。2017年至今,配合饲料销售量稳定在10×104 t左右,主要在育苗期、高温期、过冬期使用的比例较高,折合鲜杂鱼约占饵料的25%。国内大黄鱼配合饲料厂家有40多家,生产高、中、低档品牌100多个。2020年配合饲料销量为11×104 t,其中,销售量超过1×104 t的有福建天马、福州海马、福建粤海等。配合饲料在安全性、环保性上比小杂鱼好,同时也能达到全价水平和全程使用,但与使用小杂鱼作为饲料相比,投喂配合饲料的大黄鱼生长速度较慢[16]。人工配合饲料未能进一步推广与下列因素有关:主要诱食性和消化率不足,生长慢,投饵率尚待提高;不同厂家饲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养殖户对配合饲料的认可度;总体成本高于使用小杂鱼,尤其在伏季休渔政策执行力度不一的情况下,当休渔政策执行不严格时小杂鱼价格低,影响了饲料使用。总体来说,使用小杂鱼作为饲料存在破坏野生资源、易污染环境、高温季节保存难且易变质而容易诱发鱼病、操作不方便等制约因素,配合饲料替代是趋势。近年来,浙江省地方政府已对使用配合饲料进行补助,推广效果较好。
1.2 主要流行疾病
2020年,大黄鱼总体病发死亡率较往年低,全年未出现大批量死鱼的现象,苗种和成鱼成活率较往年均有明显提高。宁德市政府近年来开展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使水流畅通后,也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1.2.1 内脏白点病
内脏白点病是大黄鱼最主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主要是变形假单胞菌[17]。2020年2月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开始流行,宁德各养殖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1龄鱼种及成鱼;2月、3月的死亡率略低于往年,流行期间日死亡率约1‰;4月的发病率低于3月,大规格鱼尤其是“瘦身塑形”的仿野生大黄鱼的病情较重,5月下旬随水温的升高,病情有所缓解。2020年高温期亦有发生该病,大黄鱼的春苗培育至5—6月,还有发生内脏结节病。2020年宁波地区大黄鱼养殖较少发生该病。
1.2.2 盾形纤毛虫病
宁德海域盾形纤毛虫病流行于3—5月、水温13.5~19℃时,主要危害海上网箱长时间高密度暂养的春苗,偶有发现感染大黄鱼秋苗。该病发病率高,蔓延迅速,往往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感染,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2020年养殖业者购苗后积极分稀养殖,未发生严重的盾形纤毛虫病。
1.2.3 刺激隐核虫病
2020年宁德海域刺激隐核虫病暴发时间略早于2019年,5月初在潮流缓的福鼎市八尺门养殖区暴发,6月在大部分海区流行,大黄鱼小苗受损较严重的有福鼎市沙埕港与福安市福屿村、北斗都村的养殖区,损耗率达20%~40%;霞浦县的关厝埕、七星村及小雷江养殖区,大黄鱼成鱼病情较重,大部分养殖户因无法控制病情而提早起捕上市。7月刺激隐核虫病开始消退。当年秋季也有该病发生。2020年宁波地区大黄鱼养殖较少发生该病。
1.2.4 白鳃症(肝胆综合征)
宁德海域2020年6月下旬开始流行白鳃症(时间早于往年),7—9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范围广,网箱养殖区均有发病,主要危害成鱼,病程短,严重的日死亡率为1%~2%,若不及时治疗,累计死亡率可达40%以上。霞浦县的三洲、七星和下浒养殖区较严重,9月下旬水温下降时该病有所好转。宁波地区养殖的大黄鱼也有发生该病。
1.2.5 虹彩病毒病
宁德海域6月中旬开始流行虹彩病毒病,高发期为7—8月,主要危害当年的春苗,传染性强,蔓延迅速,病情严重者几天内死亡率达70%以上。7月中旬福鼎市沙埕镇、蕉城区三都镇大湾、霞浦县下浒镇三洲等养殖区均有发生。8月上、中旬,三都湾内的蕉城区大湾,霞浦县溪南镇、下浒镇养殖区均流行此病,并在混合感染涡虫的刺激下造成批量死亡,严重者日损耗为5%~8%。11月水温20℃左右亦有发现当年秋苗发生该病。
1.2.6 贝尼登虫病
宁德海域2020年受少雨天气等的影响,贝尼登虫病较往年流行范围广,流行期为7月中旬—11月,水温为26~30℃,一般危害50 g/尾以上的大黄鱼,福安市下白石镇、霞浦县溪南镇下山、下浒镇三洲等养殖区病情较重,发病后死亡率一般在10%~20%之间。
1.2.7 涡虫病
宁德海域2020年8月至11月发生涡虫病(较往年提前),主要影响当年春苗和前一年秋苗。水流不畅的养殖区易感染,大部分三都湾内的网箱养殖大黄鱼苗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往往与虹彩病毒混合感染,严重的日死亡率达5%,甚至更高,主要危害当年苗种。
1.3 质量安全
农业农村部和福建、浙江等大黄鱼主产区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黄鱼质量安全工作,2020年在宁德安排部级产地大黄鱼抽检78批次,省级大黄鱼产地抽检10批次,市级抽检271批次,全部合格。农业农村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农质发〔2019〕6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推进食用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闽海渔〔2020〕4号)、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宁德市推进食用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宁海渔〔2020〕12号)等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大黄鱼质量安全提供了基本的法规保障。
宁德市渔业协会在前期承担农业农村部《大黄鱼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建设》的基础上,2020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使用示范》项目,推行大黄鱼合格证。协会组织冰鲜大黄鱼收购企业开展了“大黄鱼保质保量行业自律工作”,发挥福建省、市、区扶持建设的水产品快检实验室的作用,全面推行大黄鱼收购前预检制度。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大幅提高,基本能做到未过休药期不出售、检测不合格的不出售,收购企业做到不检测不收购、药残超标鱼不收购,从源头制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2020年协会检测7 278批次,涉及产品约14×104 t,约占宁德大黄鱼销售量的90%。快检项目为呋喃唑酮、呋喃西林、氯霉素等禁用药物与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等限用药物,6月新增氧氟沙星与磺胺类快速检测。仅发现1家养殖户的鱼呋喃唑酮超标、2家养殖户的鱼氧氟沙星超标。养殖产品超标比例较高的为氟喹诺酮类,在669批次中占9.2%。由于采用了收购前检测,超标产品经过休药期重新检测合格后出售,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2020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合格率为100%。2020年宁波市开展大黄鱼药残例行抽检15批次和监督抽检21批次,结果均合格。
1.4 产品与市场
大黄鱼因海域水质、养殖模式不同,产品分高、中、大宗三个定位等级。总体来说,偏外海的大网箱或海域空间较大、水流畅通的围栏养殖产品的体形、肉质好,价格较高,单价在100元/kg以上;大网箱与围网养殖鱼次之,单价在40元/kg至100元/kg不等;大宗的普通网箱产品均价低于30元/kg。近年来,在同等养殖与苗种条件下,通过使用大网(9通框甚至更多框)加大水深,使得普通网箱产品接近深水网箱的养殖品质[18]。从消费区域来说,浙江产品在当地较受欢迎,价格相对高于福建产品。
大黄鱼产品以冰鲜销售为主,占比近80%。主要销往除新疆、西藏外的全国各地水产批发市场与商超,另外2020年销往中国台湾地区4 900 t,中国香港近1 000 t,新加坡100 t。2020年冷冻产品以单冻为主,全国各地均有销售,受下半年进口水产品携带新冠病毒的影响,国内销售上半年增长、下半年下降,全年销售量约1.5×104 t,比上年度下降约25%;出口量约1.45×104 t,以韩国为主,约占80%,美国约占15%。加工产品以盐制大黄鱼为主,年销量约6 000 t,“三去(去鳞去鳃去内脏)”产品近2 000 t;另有开发鱼片、串烧等料理与预制菜系列产品。
图2
图2
2020 年宁德三种规格大黄鱼海面收购价格走势
Fig.2
The trend of the purchasing price of L. crocea in three different sizes at the culture farms of Ningde in 2020
图3
图3
2018—2020 年宁德大黄鱼海面收购价格走势
注:A为200~300 g/尾大黄鱼价格变化曲线;B为300~400 g/尾大黄鱼价格变化曲线;C为400~500 g/尾大黄鱼价格变化曲线。
Fig.3
The trend of the purchasing price of L. crocea at the culture farms of Ningde from 2018 to 2020
Note:A.The price change curve of 200~300 g/ind large yellow croaker;B.The price change curve of 300~400 g/ind large yellow croaker;C.The price change curve of 400~500 g/ind large yellow croaker.
由表5可知,小规格大黄鱼(以200~300 g/尾为例)近三年价格相近;中规格大黄鱼(以300~400 g/尾为例)2018年价格明显高于后两年;大规格大黄鱼(以400~500 g/尾为例)2018年最高,2019年最低,3年差异明显。
表5 2018—2020年宁德大黄鱼海面收购均价变化表
Tab.5
年份Year | 规格/(g/尾) Sizes | ||
---|---|---|---|
200~300 | 300~400 | 400~500 | |
2018 | 12.8 | 13.9 | 15.1 |
2019 | 12.9 | 13.0 | 13.1 |
2020 | 12.7 | 13.2 | 13.7 |
注:以上大黄鱼价格信息均取自宁德市渔业协会“宁德大黄鱼”微信公众号。
Note:The above price information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was taken from the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Ningde large yellow croaker" of Ningde Fishery Association.
1.5 疫情影响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大黄鱼生产销售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5.1 育苗业
疫情发生时正值大黄鱼育苗期,因交通受阻,鱼苗生物饵料桡足类难以满足需求,饵料成本增加,大黄鱼成活率降低,受影响较大。随着后期转配合饲料,影响减弱。
1.5.2 养殖业
疫情发生时正值深冬季节,水温较低,大黄鱼较少投喂。虽然冰鲜鱼饵料受疫情封路影响急缺,但配合饲料足以补充。疫情期及疫情后对养殖的影响均不大。
1.5.3 市场销售
鲜活大黄鱼以水产批发市场销售为主。从产品看,以餐饮市场为主的高端产品与大规格鱼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大。4月0.5 kg/尾以上大规格鱼出塘价跌至22元/kg,到7月回升至40元/kg以上,作为百姓餐桌必需品的大宗产品受影响并不显著。从时间看,春节前销售火爆,各收购企业超负荷生产。至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疫情影响全国,销售剧降,各家都有一定积压。进入春节,全国各水产市场门可罗雀,北方不少市场甚至停业。加之物流受阻,大黄鱼收购全面停止。但作为民生的食用农产品,大黄鱼仍是有市场需求的,2月1日(正月初八)至4日,宁德市收鱼约400 t;9日晚宁德市复工,市场逐步恢复,至4月恢复正常销售,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的下降。疫情期间,水产批发市场销售受阻,各企业发力电商销售。宁德市大黄鱼电子商务销售最多的三都港海洋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同比增长4倍。但下半年,由于进口水产品查出携带新冠病毒,大黄鱼冻品销售也受影响,同比下降近1/3。
1.6 品牌文化建设
自宁德市蕉城区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大黄鱼之乡”后,宁德市被评为“中国大黄鱼之都”,浙江台州椒江区被评为“中国东海大黄鱼之都”,宁波市被评为“中国生态大黄鱼(岱衢)之乡”,温州市洞头区被评为“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有宁德大黄鱼、舟山大黄鱼、大陈黄鱼、象山大黄鱼。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获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黄鱼行业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中国驰名商标9件,均集中在福建省宁德市。
依托中国渔业协会相继举办了五届大黄鱼文化节、六届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相关产区当地政府、业界也陆续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大黄鱼文化。2020年12月3日,由中国渔业协会及其大黄鱼分会、蕉城区人民政府、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宁德市工信局等联合主办第五届大黄鱼文化节。本次文化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与电商平台、商超等合作,拓展新零售,推广大黄鱼精深加工,打造大黄鱼饮食文化等,转疫情影响海鲜销售的危机为契机,探索出一条大黄鱼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之前各会员单位在北京、上海、沈阳、成都等全国各地的永辉、大润发、华润等商超,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举办分会场促销。活动现场与永辉超市、京东公司经贸签约,宁德海丝公司大黄鱼园区招商签约,顺丰速运、中国邮政快递资费优惠协议签署,宁德工行“渔排养殖贷”及建行、厦门银行推出为水产业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
活动中,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推出了蕉城区三都镇、霞浦县溪南镇为中国大黄鱼养殖特色小镇,蕉城区飞鸾镇为中国大黄鱼加工特色小镇,蕉城区三都镇为中国大黄鱼旅游特色小镇。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评选“中国大黄鱼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加工带动型6家、贸易带动型5家、电商带动型2家。向业者发出了大黄鱼质量安全行业自律倡议,对“保质保量”与溯源工作做得到位的企业,授予“(质量)信得过供应商”称号。宁德市渔业协会与宁波市水产行业协会就宁德与宁波大黄鱼养殖企业跨区域转运的活体大黄鱼提供病害检疫服务、共同制订检疫标准、建立双方检疫结果互认机制达成合作协议,助推两地大黄鱼苗种交流。通过网络举办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与宁德市蕉城区政府共同开展“一县一业”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1.7 扶持政策及金融、保险等服务
为扶持大黄鱼养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宁德市政府、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还创新推出针对大黄鱼产业的金融保险服务产品。
1.7.1 创新推出“渔排养殖贷”,破解大黄鱼养殖融资难题
2020年宁德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拓宽大黄鱼等养殖生产融资渠道,推进海上渔排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小组关于印发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德市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文件提出推广渔排养殖证抵质押、破解海上渔区养殖户贷款难的工作任务。宁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由市金融办牵头,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研究出台帮助渔排养殖户解决贷款融资难问题的政策措施”。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出台了《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开展海上渔排养殖权抵押备案工作的意见》。
工商银行宁德分行在原有普惠创新产品“渔排改造贷款”进行延续和提升,以水域滩涂养殖证、渔排设施、海域租赁权作为征信措施,由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分担风险,再次创新推出了“渔排养殖贷”,蕉城、福鼎、霞浦、福安沿海四县(市、区)累计为大黄鱼养殖户投放66笔6 599万元。邮储银行、农信系统等金融机构也陆续推出“渔排养殖贷”“网渔贷”等依托“渔排养殖权”系列融资产品。至2020年末,全市共投放相关贷款200多笔,金额超2亿元。
1.7.2 创新推出福建省大黄鱼价格指数保险
大黄鱼价格指数保险险种在福建省境内,有真实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合作社及个体户所饲养的生产管理规范、生长正常的大黄鱼,选择商品规格300~400(含)g/尾或400~500(含)g/尾投保,保险期间为3个月;保险责任自投保之日起一个月后开始生效,在保险期间内,当被保险的大黄鱼的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约定负责赔偿。
市场价格是由保险期间内价格采集部门发布的所有价格之和取平均值;价格采集部门发布价格以宁德市渔业协会“宁德大黄鱼”微信公众号当天发布的大黄鱼海面收购价作为市场价格参考。目标价格由投保人选择其一标准确定目标价格,当大黄鱼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启动理赔。2020年共为31户养殖户投保138 797 m2,收取签单保费767.88×104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87亿元。并因当年价格低于投保目标价格,为该31户养殖户赔付3 407.07×104元。
1.7.3 宁德市海上渔排保险
海上渔排保险险种针对大黄鱼养殖渔排,保险期限为1年,根据各型号规格的养殖设施成本约定单价限额,投保比例为50%~80%,成本单价限额×投保比例×汇率×财政补贴为养殖户实缴保费。养殖户可享受保费财政补贴政策,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低于40%。2020年,宁德市共投保养殖大黄鱼为主的小网箱166 491口,大网箱1 671口,半塑胶网箱180 716口,完成签单保费3 064×104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8.37亿元。当年发生少量理赔。
1.7.4 福建省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
保险期间为每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在保险期间内,当保险标的所在投保地理区域遭遇本保险方案约定的由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 min内的平均最大风速达到11级(含)以上台风事件时,视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按约定负责赔偿。2020年,共为600户大黄鱼养殖户投保3 195 418 m2,收取签单保费2 143.85×104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3.3亿元,省、市、县各级财政补贴为总保费的30%。当年未发生理赔。
2 大黄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存在的问题
2.1.1 良种覆盖率不高,育苗量远大于养殖需求
目前,大黄鱼苗种繁育完全市场化,育苗企业自选优质亲鱼进行繁育,亲鱼很少来自省级或国家级原良种场。苗种销售无检验检疫,常出现销售病苗引发纠纷的情况。育苗量过大,苗价低,后期养殖管理跟不上,2020年虽然成活率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总体成活率仍低于30%。
2.1.2 无序养殖,产量过大
大黄鱼养殖周期长,市场反馈到养殖端影响至少需一年后才能体现。2020年鱼苗成活率高,小规格鱼需至2021年春节前集中供应,大规格鱼需至2021年下半年市场供应量才能体现,届时鱼价压力大。
2.1.3 违规用药情况普遍
随着政府宣传与打击力度加大,基本杜绝了禁用药物的使用,但部分养殖户不遵守国家兽药管理规定,违规用药情况仍较普遍,药残超标情况仍有发生。尤其是氧氟沙星,经2019年整治后仍有发现个别使用情况,而药店、药厂并未受应有的处罚。源头不止,风险仍在。
2.1.4 高端养殖低端化
高端养殖产品的体型、色泽、肉质明显优于大宗产品,但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缩短周期,现多采用投放大规格鱼种,俗称“塑身”或“瘦身”。但在恶性竞争下,“塑身”周期大大缩短,“洗澡鱼”侵占市场,影响高端产品声誉。
2.1.5 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工率偏低
受国内对冰鲜鱼消费传统偏好,大黄鱼仍以冰鲜鱼销售为主,加工率不足30%,以初加工为主,尤其是中、高端市场均为冰鲜产品。
2.1.6 市场恶性竞争,行业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市场无序,恶性竞争严重。近年来大黄鱼市场虽然在逐步拓展,但仍难消化增加的产量,收购企业靠不断提高销售量以降低成本,产品供大于求。龙头企业领军作用还不够显著,大黄鱼销售以个体行为为主,即便是商超、电商销售也是重价格、轻质量,市场难以形成统一的定价,恶性竞争下,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被下游商家拖欠货款导致资金链紧张,反馈到上游拖欠养殖户货款,一旦资金链断裂,影响到整个产业,近年来收购商跑路现象屡见不鲜。行业组织虽然在产品质量安全、产品包装标准、品牌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积极工作,但在协调行业秩序、掌控行业定价权等方面仍难发挥有效作用。
2.1.7 餐饮、旅游等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
浙江、上海地区大黄鱼餐饮业有一定知名度,浙江南麂岛、大陈岛大黄鱼与旅游结合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作为主产区,宁德市大黄鱼饮食文化弱化,三都岛作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大黄鱼网箱养殖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两者优势并未融合,两者无法带动产业发展。
2.2 对策建议
1)大力开展种业工程建设。向养殖户推荐口碑良好的苗种,提高原良种场优质苗种覆盖率。
2)规范行业行为,促进有序发展。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牵头,开展行业自律,确保质量安全,改变单纯追求产量和规模的传统思维,以效益为主导,杜绝恶性竞争。作为主产区的宁德市应大力打造“宁德大黄鱼”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带动提高组织化水平和产业效益。
3)差异化养殖,提高中档产品占比。改变低端产品占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提升“半瓜”“深水瓜”等中端产品占比,把产业结构由三角形提升到椭圆形。
4)提高加工率。推出适合年轻群体与电商销售的加工品,推广预制菜品等。
5)各级政府与部门扶持,打造产业文化。产业兴、乡村兴,区域公共品牌和产业文化建设,地方政府义不容辞。主产区政府应将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当地“乡村振兴”计划并在政策与经费上予以扶持,推进大黄鱼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推进福建省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J].大黄鱼作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鱼类,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产量的增加,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分析当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已取得的工作成效与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今后改善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浅论我国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之对策
[J].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大黄鱼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本文就加快大黄鱼原良种体系建设、规范养殖网箱布局和优化网箱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加快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研发与推广应用、实施鱼病综合防控技术、提高产品加工率、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掘大黄鱼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突变高温胁迫对大黄鱼血清生理指标的影响
[J].鱼类作为变温动物,在水温突变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本研究分析了突变高温胁迫下大黄鱼幼鱼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以及乳酸(BLA)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选取8 月龄平均体重为(118.8±6.05) g 的大黄鱼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设定温度为(23±0.3)℃,实验组设定温度为(33°C±0.3)℃ ,变温过程为突变,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結果表明:大黄鱼幼鱼在33℃高温胁迫下有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极度不安、游动剧烈。经33℃高温胁迫2 h后,实验组幼鱼血清中皮质醇、血糖、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升高(P<0.05 或0.01),陆续出现死亡,最终全部死亡。研究认为,33℃高温胁迫对大黄鱼有致命的影响,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将水温严格控制在33℃以下。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内脏白点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