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防御建议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sugges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收稿日期: 2022-11-24
Received: 2022-11-24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林秀琼(1974-),女,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气象应用研究工作。E-mail:398676004@qq.com
本文统计了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过程,分析了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发生频次、发生期、损失程度、影响区域等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基本上每年均会发生;发生期集中,主要为1月、7—10月;损失大,海洋气象灾害损失居福建省海洋灾害之首;影响区域广,沿海六市一区都发生过海洋气象灾害,其中宁德市、福州市、漳州市为海洋气象灾害重灾区、重点关注区、重点防御区。影响因子主要有台风和冷空气等天气系统因素、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等地理因素、沿海的海平面上升趋势作用等海洋因素。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福建省海洋灾害防御体系现状,提出加强海洋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能力、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防御建议,以期为海洋渔业、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ccurred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frequency, occurrence time, degree of damage and the loss, and affected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key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igh occurrence frequency, concentration of occurrence period, high degree of loss and a wide range of affected areas. It occured almost every year. The occurrenc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anuary, July, August, September and October. The losses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s ranked one of the highest among marine disaster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affected areas included all six coastal cities and one district, among which Ningde City, Fuzhou City, and Zhangzhou City were seen as the key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tricken area.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mainly included weather system factors, geographic factors and marine factors. The weather system factors mainly were typhoons and cold air. The geographical factors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narrow tube effect"of the Taiwan Strait. The marine factor was mainly the rising trend of sea level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cluding Fujian).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and explored some issues concerning the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ing capabilities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hich contribute to strengthening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and offer some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and marine economy.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林秀琼.
LIN Xiuqiong.
由于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位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之上[1],其海洋气象灾害较为严重。海洋气象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冰、海雾和海浪等由气象原因引起的海洋灾害[3]。根据福建省海洋灾害公报公布的资料数据,2011—2020年福建省的海洋气象灾害主要为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造成水产养殖受灾面积为17.59×104 hm2,年均水产养殖受灾面积为1.759×104 hm2,严重影响海洋渔业生产。目前,国内对福建省海洋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已有初步研究。如李程等[4]对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福建省风暴潮频发、影响范围广、灾害较重等;董剑希等[5]对福建省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风暴潮发生次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风暴潮灾害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姜志浩等[3]对我国海洋灾害演变趋势(1949—2020)进行了研究,认为除海冰灾害外,其他类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均呈上升趋势,海洋灾害风险加大,其中风暴潮和海浪灾害破坏最大,这些研究成果对做好福建省海洋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灾害公报公布的数据[1],选取风暴潮灾害和海浪灾害发生频次、发生期、直接经济损失、人员死亡(含失踪)等数据,对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进行量化分析。风暴潮灾害损失分行政区数据,由于公报2012年才单独列出,因此在分析海洋气象灾害影响区域时,采用的数据统计年限为2012—2020年,但并不影响整体分析。
2 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2.1 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特征
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类型主要为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其中风暴潮一般可分为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1.1 发生频次
图1
图1
2011--2020年福建省风暴潮与风暴潮灾害发生次数逐年分布
Fig.1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storm surge disaster occurrenc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2011—2020年福建省灾害性海浪与海浪灾害发生次数如图2所示。这期间,福建省共发生灾害性海浪331次,年均33.1次;其中,海浪灾害46次,年均4.6次。海浪灾害次数最多的年份为2011年,为9次;最少的年份为2020年,未出现海浪灾害。
图2
图2
2011--2020年福建省灾害性海浪与海浪灾害发生次数逐年分布.
Fig.2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disastrous ocean wave occurrences and ocean wave disaster occurenc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2.1.2 发生期
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发生期较为集中,主要发生在1月、7—10月。
从图3可见,风暴潮以7—9月为多发期,发生次数占83.3%,其中最多的是7月、9月,各发生9次;8月次之,发生7次。风暴潮灾害高发期为7—9月,发生次数占84.6%,其中7月最多,发生9次;8月次之,发生7次;9月居第三,发生6次。风暴潮灾害次数与台风活动时间完全一致。7—9月为福建的台风季,台风影响最为明显。6月会有少量的早台风影响,10月则会与冷空气结合产生较强的风力。11月至次年的5月全省未受台风显著影响,故没有风暴潮灾害。
图3
图3
2011--2020年福建风暴潮发生次数与风暴潮灾害发生次数逐月分布
Fig.3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storm surge disaster occurrenc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1 1 to 2020
从图4可知,除5月外,其他月份均发生过海浪灾害,并以1月、9月、10月为多发,发生次数占54.3%;发生次数最多的是1月的10次,第二位是9月的8次,第三位是10月的7次。
图4
图4
2011--2020年福建海浪灾害发生次数逐月分布
Fig.4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ocean wave disaster occurrenc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2.1.3 损失程度
福建省海洋灾害损失情况如表1所示,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39.23亿元,死亡(含失踪)人数105人。海洋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8.81亿元,占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85.3%;海洋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105人,占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的100%。
表1 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灾害损失分类统计表
Tab.1
损失类型 Loss types | 海洋灾害类型Disaster types | ||
---|---|---|---|
海洋气象灾害 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 其他类型海洋灾害 Other types of marine disasters | ||
风暴潮灾害 Storm surge disaster | 海浪灾害 Ocean wave disaster | ||
直接经济损失/×104元 Direct economic losses/10 000 yuan | 1 181 300 | 6 844 | 204 200 |
死亡(含失踪)人数 Number of death (including missing) | 0 | 105 | 0 |
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统计表明,2011—2020年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13亿元,占海洋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99.4%,占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84.8%,其中造成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7.59×104 hm2,水产养殖损失严重。2011—2020年间,风暴潮灾害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台风风暴潮灾害、强台风风暴潮灾害、超强台风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6.42亿元,占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90.1%。1513“苏迪罗” 超强台风风暴潮造成福建省直接经济损失23.90亿元,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2.29×104 hm2,养殖设施设备损失6 587个;1312“潭美”台风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7亿元,水产养殖受灾面积2.78×104 hm2,养殖设施设备损失2 221个,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海浪灾害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多。统计表明,2011—2020年海浪灾害死亡(含失踪)105人,占海洋气象灾害的100%,占海洋灾害的100%,海洋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全都由海浪灾害造成。这与孙云潭[7]表述的灾难性海浪是造成海上人员死亡(失踪)最主要原因的结论相一致。福建海浪灾害典型案例有“160131”冷空气浪造成漳州附近海域沉船1艘、死亡(含失踪)4人,“181011”冷空气浪造成闽南渔场海域沉船1艘、死亡(含失踪)11人,“190120”冷空气浪造成漳州外海沉船1艘、死亡(含失踪)2人。
2.1.4 影响区域
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广,沿海六市一区均遭受过海洋气象灾害,其中宁德市、福州市、漳州市为海洋气象灾害重灾区、重点关注区、重点防御区。
表2 2012—2020年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分行政区统计表
Tab.2
设区市 District/city | 福州 Fuzhou | 厦门 Xiamen | 漳州 Zhangzhou | 泉州 Quanzhou | 莆田 Putian | 宁德 Ningde | 平潭 Pingtan | 合计 Total |
---|---|---|---|---|---|---|---|---|
风暴潮灾害次数 Number of storm surge disaster | 16 | 2 | 14 | 10 | 15 | 17 | 16 | - |
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104元 Economic losses from storm surge disasters (10 000 yuan) | 297 600 | 28 700 | 174 900 | 40 800 | 110 700 | 408 700 | 66 700 | 1 129 000 |
风暴潮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Number of death (including missing) in storm surge disaster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海浪灾害次数 Number of ocean wave disaster | 8 | 2 | 16 | 3 | 3 | 5 | 2 | - |
海浪灾害经济损失/×104元 Economic losses due to ocean wave disaster (10 000 yuan) | 1 480 | 70 | 2 881 | 258 | 340 | 985 | 65 | 6 079 |
海浪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Number of death (including missing) in ocean wave disaster | 16 | 5 | 51 | 6 | 1 | 12 | 0 | 91 |
如表2所示,福建省沿海六市一区都发生过风暴潮灾害。风暴潮灾害以宁德市沿海最多,达17次,直接经济损失40.87亿元;福州市沿海次之,达16次,直接经济损失29.76亿元,居前二位;其他沿海区域也发生过数次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数据表明,宁德市、福州市为风暴潮灾害重灾区。1323“菲特”台风风暴潮致使宁德市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1.28×104 hm2,养殖设施设备损失3 129个;1513“苏迪罗台风风暴潮造成福州市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1.36×104 hm2,养殖设施设备损失4 065个。
按照表2统计,沿海六市一区也都发生过海浪灾害。海浪灾害以漳州市沿海最多,达16次;福州市沿海次之,为8次;其他沿海区域也都发生数次海浪灾害。海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中漳州市51人、福州市16人,居前二位;除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其他区域海浪灾害也造成数人死亡(含失踪)。海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中漳州市2 881×104元、福州市1 480×104元,居前二位;其他区域也发生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的损失。数据表明,漳州市、福州市为海浪灾害重灾区。
2.2 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影响因子
2.2.1 天气系统因素
表3为 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天气系统类型统计表。结果显示,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的天气系统中,风暴潮灾害都是由台风产生,海浪灾害主要由冷空气产生。
表3 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气象灾害天气系统类型统计表
Tab.3
灾害类型 Disaster type | 天气系统 Weather system | 发生次数 Number of occurrences | 直接经济损失/×104元 Direct economic losses /10 000 yuan | 死亡(含失踪)人数 Number of death (including missing) |
---|---|---|---|---|
风暴潮灾害 Storm surge disaster | 超强台风 | 5 | 392 900 | 0 |
强台风 | 7 | 395 400 | 0 | |
台风 | 9 | 275 900 | 0 | |
强热带风暴 | 3 | 35 900 | 0 | |
热带风暴 | 2 | 81 200 | 0 | |
海浪灾害 Ocean wave disaster | 冷空气 | 38 | 5 642 | 93 |
台风 | 5 | 1 005 | 2 | |
气旋 | 1 | 13 | 2 | |
强对流天气 | 2 | 184 | 8 |
风暴潮方面,26次风暴潮灾害中均为台风风暴潮灾害。台风及以上级别热带气旋所致的台风风暴潮灾害共发生21次,占风暴潮灾害的80.8%,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风暴潮灾害的90.1%。由此表明,在应对风暴潮灾害中,应当重点应对台风及以上级别热带气旋所引发的台风风暴潮灾害。
海浪方面,海浪灾害主要由冷空气引发。如表3所示,46次海浪灾害中最多的是冷空气浪,共发生38次,占海浪灾害的82.6%,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海浪灾害的82.4%,造成的人员死亡(含失踪)占海浪灾害的88.6%。由此表明,冷空气造成的海浪灾害应当受重点关注、重点应对。
2.2.2 地理因素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量的深水港、大小不一的海湾,海岸地形复杂。台湾海峡南连南海,处于南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交替明显,频繁的偏北风非常强劲。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经台湾海峡北上或南下的台风都会影响福建,特别是由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风场变化更为剧烈,有时台风登陆台湾岛穿过台湾海峡后并不会很快减弱,有时还会携带更大能量二次登陆福建,由此形成的风暴潮、海浪灾害对福建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2.2.3 海洋因素
3 福建省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3.1 福建省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现状
福建省大力推进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夯实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智慧海洋”示范工程,海上交通、海洋预报、海洋渔业、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政策支持方面,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海洋强省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海上福建”为海洋强省提供重要政策机遇[2]。但是,当前福建省海洋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不适应,海洋科技实力不强,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多部门分散管理,存在部门间职能交叉、信息不畅、沟通效率较低等问题[2],以及海洋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建设还有提升空间、海洋灾害宣传教育覆盖面还不够广、群众海洋防灾减灾意识还不够强。
3.2 加强海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建议
3.2.1 加强海洋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海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精细化、网格化和智能化海洋预报业务系统。加强海洋渔业、气象、交通等部门间联合预警会商,推进相关部门海洋气象数据、产品标准建设,推进海洋气象业务系统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加强海洋部门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数据共享、技术共享,深化人员交流。开展风暴潮、海浪等海洋气象灾害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渔港、养殖区、重要航线、海上风电等提供专项海洋观测预报服务,进一步强化海洋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现代航海技术,加强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努力实现观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3.2.2 加强海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围绕海洋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需求,积极开展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科学划定灾害重点防御区。推进海洋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指导沿海地区合理设置防灾减灾标准,分类建立灾害风险评价模式,提高海洋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整体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深化应急、水利、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气象、海事、海警等部门协作,细化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加强重点海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重要目标安全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海洋灾害的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坚持应急预案动态管理,修订台风、风暴潮、海浪等类型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3.2.3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依托“5.12”防灾减灾日和“6.8”世界海洋日,广泛开展海洋气象灾害知识宣传活动,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宣传教育要进学校、进渔区、进社区、进农村,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广播电视等媒介,推动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家喻户晓,努力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小结
从2011—2020年福建海洋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分析,海洋气象灾害已成为福建省破坏性最大的海洋灾害,严重影响福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具有以下特征:发生频率高,基本每年均会发生,风暴潮灾害年均发生2.6次,海浪灾害年均发生4.6次(除2020年外);发生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月、7—10月,其中风暴潮灾害主要集中在7—9月,海浪灾害主要在1月、9—10月;损失程度大,居福建省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灾难性海浪是造成海上人员死亡(失踪)最主要的原因;影响区域广,沿海六市一区都发生过海洋气象灾害,其中宁德市、福州市、漳州市为海洋气象灾害重灾区、重点关注区、重点防御区。海洋气象灾害影响因子包括天气系统、地理及海洋因素。其中,天气系统因素主要受台风、冷空气影响;地理因素主要是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等;海洋因素是沿海的海平面上升趋势作用。建议加强海洋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建设、海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及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海洋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2011年—2020年福建省海洋灾害公报
[EB/OL].[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EB/OL].(
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EB/OL].(
/
〈 |
|
〉 |
